2017/11/30

6-6 什麼是除權除息?

參加除權息前你一定要懂的知識

股神巴菲特曾說:

「你不打算持有某支股票達十年,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。」


常忙於工作而無法花太多心力在投資股票上面嗎?
你發現自己做短線價差,好像賺不到什麼錢
也認為能與一家好公司共享利潤
每年領股息當這家公司股東,好像還不賴!
當你有這些想法出現時,表示你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價值型投資者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提到價值投資一定跟每年公司所發的股利有很大的關係。
對投資人來說就是參加除權息領股利了
讓筆者帶大家一步一步的瞭解什麼是除權息
並且教各位如何挑選一家好公司股票
使你第一次參加除權息就上手!

到底什麼是除權、除息?

"除"是「分配」的意思,

除權是分配股票,除息是分配現金。

上一篇 什麼是配股配息 我們有提到
當我們買進股票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後,
公司將去年度所賺的盈餘回饋給股東。
我們拿到的股利就是我們身為股東的投資報酬。

參加除權息後,股價為什麼會蒸發?

一家公司的資源已經分配給股東了,

那他的價值當然會降低。

公司在除權、除息日當天,扣掉配發的現金或股票價值後的價格,
就叫作除權、息的參考價。至於參考價怎麼算呢?


例如:
鴻海(2317)公司現在股價為70元,現金股利1.5元,股票股利1元
a.單看除息的參考價為---$ 70-1.5=$ 68.5
b.單看除權參考價為---$ 70/(1+0.1)=$ 63.6
c.同時除權息之參考價---($ 70-1.5)/(1+0.1)=$ 62.3



注意除權息日期的兩大原因

1.除權息前融券必須強制回補,常發生除權息行情

台股每年基本上會有二次融券強制回補的日子,
一是股東會,另一個就是除權息。
這樣的規定,也讓台股常常發生除權息行情或稱做軋空行情。
(延伸閱讀:什麼是軋空行情)

為什麼融券回補日是主力的利器呢?
因為現在放空的人等於是未來的買盤,
若股票被拉抬上去後,等到融券強制回補日子一到,
這些放空的人,也被迫回補股票,造成股價進一步的推升。

我們可以找出較可能發生軋空行情的個股,
在強制回補前買進,搶搭軋空行情!

2.股利與扣抵稅額的關係:所得稅率低者可退稅,所得稅率高者補繳稅

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度,公司已經繳過稅了,
身為公司股東的我們,拿到的股利是可以用來抵稅的。
但可扣抵稅額必須大於自己所得稅額才能拿來抵稅。

從下圖可以找出自己所屬的課稅級距


      102年度綜所稅稅率表
  單位:元
級別稅率課稅級距累進差額
15%500,000以下0
212%500,001-1,130,00035,000
320%1,130,001-2,260,000125,400
430%2,260,001-4,230,000351,400
540%4,230,001以上774,400

大戶所得稅率高要補繳稅,因此會在除權息前拋售股票等之後再買回

小郭今天有十張 鴻海(2317) 股票,打算參加除權息。
他適用的邊際稅率為20%,鴻海(2317) 的稅額扣抵比率是13.43%。

透過軟體我們可以找到相關的扣抵稅額資料

假設小郭只領現金股利$ 15000元 (1.5元*10張*1000股)
但是小郭的邊際稅率為20%,高於 鴻海(2317) 的扣抵稅額
等於小郭必須要補繳稅率中間的差距
15,000*(20-13.43)% =986元

因此每到了除權息旺季前,有些股市大戶由於稅負成本的考量
才不願意參加除權息,所以時常可以發現他們會趁高點時,
獲利了結出脫手中的持股。

投資人所得稅率低的人可以退稅,喜歡參與除權息

相反的,如果小郭的邊際稅率只有5%的話
低於 鴻海(2317)的扣抵稅額
等於小郭必須要退得稅率中間的差距
15,000*(13.43-5)% =1265元
因此投資人如果邊際稅率較低時,
可以考慮參與除權息,賺得額外的退稅。


參加除權息的股票,必須考量往後是否有會填權息

挑選獲利穩定,每年固定配股配息的公司

所謂填權、息就是價格回到還沒除權息前的股價。
一家公司如果經營績效良好,產業前景佳,
股價仍然會持續上漲,使得價格回到除權息前的價位。
尤其公司前途一片看好時,除權息前,經常會有明顯拉抬的動作,
除權息後,因為股價相對便宜,或者大股東棄權賣出後回補動作,非常容易填權息。

參加除權息,藉著下面三個標準來選取好股票

1.配息穩健度高:

具有十年以上的現金股利資料,歷經幾次多空循環,方能看出公司獲利穩健度

2.具成長概念:

透過最近3年平均股利 > 最近10年平均股利,選出現金股利具成長性的股票

3.本益比篩選:

透過本益比篩選,讓您找出股價可能被低估的股票


我們可以藉由年年下蛋金雞母這個工具,便可輕鬆的篩選出我們自己想要的股票

資料來源:年年下蛋金雞母

投資股票就像我們日常生活買東西
第一我們不想買貴
第二東西不僅要物美價廉,而且還要買到會持續幫我們賺錢的好公司
如果只用短期來評斷的話是不準確的,
所以我們必須以長期的觀點來相互比對才比較有依據。

除權息聽起來有很多好處,
但其實領的都是自己的錢,
因為除權後,擁有的股數雖然增加,但相對地,股價也因此降低;
除息也是一樣,雖能領到現金紅利,但股價卻是降低同樣的幅度。
因此任何一檔股票,並不保證能100%填權息,
但是慎選穩健成長股票,有較大的機會可以享受除權息的好處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