損益表:看了就知道公司賺不賺錢
從
上一個章節我們知道,看了損益表就知道公司賺不賺錢
但大家知道,整張損益表的組成成員到底有誰呢?
接下來將簡單介紹損益表上的項目
讓大家對損益表更加熟悉囉!
損益表的內容由11個主要項目組成,順序如下:
(1)營業收入:公司銷售貨物或服務得到的金額
就是俗稱的營業額、營收、業績、營業規模、銷貨收入,
是指公司在一段期間內,銷售貨物或提供服務所得到的金額,
是公司本業的收入,也是公司獲利的主要來源。
若公司營業收入高,公司獲利機會就大!
在這個部分,還包含“銷貨退回及折讓”與“銷貨收入淨額”兩項。
銷貨退回與折讓是銷貨收入的減項,
銷貨退回是指客戶退貨,銷貨折讓是指商品以折扣賣出。
而銷貨收入淨額則是指“銷貨收入”減去“銷貨退回及折讓”的餘額。
(2)營業成本:商品的成本及勞務的成本支出
就是俗稱的銷貨成本、產品成本,
是指企業用於生產商品的原料成本支出,包含商品成本、勞務成本,也稱為“直接成本”,
例如薪資、加班費、水電費、租金、機器維護費用、運費、版稅、關稅等等。
對零售商而言,是指本期銷售商品成本加上運費成本,
對製造商而言,是指原料、人工及製造費用等成本的總和。
若銷貨成本愈低,代表其成本控制能力愈好,公司產品愈有競爭力。
(3)營業毛利:企業正常獲利的來源
又稱銷貨毛利,是企業正常營業獲利的來源,
毛利愈高,公司獲利能力也愈強;
銷貨毛利率正是判斷公司獲利能力最基本的指標,
我們在後面會有更詳細的毛利率介紹。
(4)營業費用:在銷售或提供服務過程中的成本
是指企業在銷售過程或提供服務中所發生的費用,也稱為“間接成本”,
主要包括研究發展費用、管理費用、行銷費用等等。
(5)營業損益:看公司在本業上賺錢還虧錢
若為正數,即為營業利益,又稱為營業淨利,
營業利益的金額愈高,表示公司在經營本業上賺的錢愈多;
若為負數,即為營業損失,又稱為營業淨損,
表示企業在經營本業上,無賺錢能力。
(6)營業外收入:副業產生的收益
企業經營法定營業項目以外的收入,就稱為營業外收入,
也就是副業所產生的收益,通常包含:
利息收入:將股東的資金或賺得的現金存入銀行,所賺得的利息。
處分固定資產利益:企業出售廠房、土地等固定資產時,
若出售所得的金額高於帳面上原購入的成本時,多出的部分就是處分固定資產的利益。
技術服務收入:指公司將技術授權給他人所產生的收入。
其他收入:除了上述類別之外的收入。
(7)營業外費用:副業產生的支出
企業經營法定營業項目以外活動所造成的支出,就稱為營業外費用,
也就是副業所產生的支出,通常包含:
按權益法認列的投資淨損:若投資的公司當年度有淨損,企業依持股比例所認列的投資損失。
利息費用:是指公司向銀行借錢所支付的利息。
處分固定資產損失:企業賠錢出售廠房、土地等固定資產時,
其中短收的部分就是處分固定資產的損失。
兌換淨損:公司在兌換外幣時,因為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損失。
災害損失淨額:公司受天然災害,例如水災、地震等造成的損失。
(8)稅前損益:看公司經營本業及非本業是獲利還虧損
若數值為正數,稱為稅前利益;
若數值為負數,稱為稅前損失。
因為尚未計算稅收的部分,所以才稱為稅前。
稅前損益包含經營本業與非本業的損益,
可視為一個企業的業務活動經營績效的指標。
(9)所得稅費用
指公司在當年度所支付的各種稅務費用,例如營利事業所得稅、房屋稅、地價稅等。
(10)本期損益:一切營運活動的損益總和
指企業在會計期間內,一切營運活動的損益總和,
也就是所有的收入,扣除所有費用所得出的數字,
若為正數,稱為稅後淨利、稅後盈餘;
若為負數,稱為稅後淨損。
(11)每股盈餘:每股普通股能賺的錢
計算本期每股普通股所能賺的錢,
這是上市櫃公司股東最關心的部分,
因為每股盈餘愈大,表示股東能賺到愈多的錢;
若每股盈餘是負數,代表公司處於虧損的狀態,股東的報酬率為負數,
(後面的章節會再更詳細說明)。
了解損益表科目 就能評估公司賺錢能力
基本面分析者 挑股票一定要看得懂財報,
而那麼多的科目要比較分析,其實是相當複雜的,
台股1500檔,一檔一檔打開財報來檢查速度太慢,
幫助判斷個股體質,節省時間。
了解以上的損益表科目,
我們就可以運用這些科目去計算出公司的賺錢能力,
幫助我們分析這家公司的獲利狀況好不好。
至於如何計算的詳細說明,
後面的章節將告訴您,
敬請期待!